回答数
5
浏览数
15974
缄口回头
请问(3)中为什么会有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呢-合同履约时,就要确认收入。所以用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117000和17000又是怎么算的-合同规定货款100000元,这里是不含税价款,增值税税率为17%,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适用税率。
(5)中的57000又是怎么算的-100000+100000*17%-60000=57000。这里的预收账款是包含增值税的
一个人听情歌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计提的主要功能: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称四项计提。
关注东奥会计在线中级会计职称频道,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看存货跌价准备怎么计提
诉说情衷
是 你说的 第一种
我们一般说 资产初始计量原则是 什么呀? 就是说 资产的初始 入账价值 是怎么来的?
所以 某项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指对该项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的入账金额
后一种 一般叫 后续计量原则 (持有期计量原则)
嘿咻
2022年的都有了,2022年没用,教材变动太大了。
【2022年初级+中级课件不断更新中+初中级教材变化】
我的百度空间有下的。
发点经验给你
初级会计实务: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录),综合。
经济法基础: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全部都是税务,每题5分,3题),综合。
初级难度真是不大。我告诉你一些学习经验。
如果你是学会计的,那么初级不难,相比从业来说,账务处理强化了一下,报表也强化了,多了点税务知识的皮毛。
学会计最重要是归纳对比记特殊:
打个比方,归纳就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核算内容你可以归纳,再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这些可以归纳,但要注意区别。
对比就是流动资产对比流动负债,如果你这么学,花同样的时间会有两遍的效果。
学会计实务,注意会计账务处理,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讲的。
A初始计量
B后续计量
C处置
经济法基础难点在税务,考试3个计算15分会出税务的计算,注重计税基础如计税价值计税数量,哪些该计,哪些又不该计入。这个很重要。与房子有关的税务年年会考,你可以看看历年题,证实我的说法。
初级会计实务新增的一章,也是难点,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考生,财务基础,尤其注意算资金时间价值,实际上就是数学里面等比数列求和,还有反推公式一样的,主要不要去记,这一章与专业的财管相比较,不难,但是对于历年来没有的这一章,新增的确是难点。单利复利好算,关键是年金终值现值,刚开始学有细节的,年金分种类,一般是普通年金也就是后付年金,每期期末收入或者支出的,但是这里不要记,打个比方,光记得每期期末,比如12月31日收入或者支出,如果题目给出1月1日的怎们办呢?可以相当每年12月31日的,所以这里是注意的地方,也是技巧。
详细的不多说了。
建议你看看题目,百度搜索一下“会计考友论坛”,有初级的模拟题的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的课件。看一看题目类型。
如果你是在要报培训,我建议你报网校比较好,毕竟你考试报考后,买初级的参数考,不管你用轻松过关,还是用梦想成真,都是网校主编的。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加我百度HI。
最后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岛屿晨铃
2022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相关问题解答
1、教材第17页例1-23,为什么题目中的单位都是用“万元”,而答案的单位都是用“元”,是不是应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答:在题目中进行文字叙述时,为了简化就采用“万元”。在具体做分录时,统一使用“元”。当然,也可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2、教材第29页例1-42中的第1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500*75=112875(元),其中10500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10500这个数字是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3、教材第32页例1-50 中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正负号是否有误?
答:没有错误。
4、教材第32页例1-50中的月初计划成本1000000元、成本差异超支30740元、入库计划成本3202200元和成本差异节约202200元,请问这4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这4个数字是举例时给的已知条件,不是计算出来的。
5、教材第39页例1-62中的商品进销差价率=10+15110+90*100%=5% ,请问这道计算题中的10+15这两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答:这两个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价=110-100=10(万元)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90-75=15(万元)
6、教材第52页例1-79中购入工程物资500000元,支付增值税85000元,所做分录为:借:工程物资 585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 请问这个分录包含增值税了吗?
答:包含增值税。
7、教材第74页例2-1(3)中的财务费用如何计算?
答:(3)中的财务费用=120220×4%÷12=400(元)。
8、教材第134页例4-18编制的会计分录(4)中的累计折旧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月折旧40 000元,自20X1年2月1日购入设备起至20X9年2月1日出售为止,共12×8=个月,累计折旧40 000×=3840000(元)。
9、教材第134页例4-18和第152页例6-2中的最终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怎么不同呢,如果按例6-2中的处理,那么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在期终时是有余额的,尚末分配的递延收益是否应为3000000-1800000=1202200(元)?
答:应该按例4-18的方法处理,例6-2中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应该是3000000-1800000=1202200(元)。
10、教材第137页例4-23会计分录里的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季度收到的的财政贴息=20220000×6%÷4=300000(元)
分配到每月=300000÷3=100000(元)。
11、教材第323页第4行的等式右边第1项A1+i是否有误?
答:确实有误,等号右边第一项应为A。
12、材料成本差异如何计算?
答:请参阅教材第32页有关内容。
13、当“”和“银行存款”同时在会计分录中体现时,为什么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答:对于涉及“”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其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科目;或者借记“”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希望可以帮到你!
优质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