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分摊费计算

那谁你毁了我的年少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9335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实务分摊费计算

7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牵你右手相偎相依

已采纳

乙材料分摊:9003000*1000=300元 丙材料分摊:9003000*2000=600元

5评论

时间太短长不过记忆

报表里的分摊费用是用比例来计算的。你单看财务报表是看不出来的,需要结合财务报表附注来看。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开办费、不能由股票溢价和发行股票冻结期间利息收入抵销的股票发行费用等。由于这些费用不同于列作流动资产需在1年或1年以内摊销的待摊费用,在会计中将它另行设置“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发企业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发生时将它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扩展资料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些工作不需要看账簿也可以做出来。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

12评论

人心皆可怕

运杂费分配率=4800(3300+2700)=0.8甲材料分摊运杂费=3300*0.8=2640乙材料分摊运杂费=2700*0.8=2160甲材料成本=3300*20+2640=68640乙材料成本=2700*15+2160=42660 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采购成本

137评论

祝参加中考的孩子安好

摊销费用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也指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开办费是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和筹建期间,而应在生产期分期平均摊入管理费用中,在经济评价时,也可单独列出。

摊销费=固定价×(1-固定产形成率)。

扩展资料

基本原则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4)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销费

92评论

被复制的情人

比例分摊费用是“直接认定费用”的对称。是指费用发生后,不能根据有关费用凭证.直接记入应由哪类商品负担,需要按各类商品所占比重进行分摊的费用。如利息、工资及其他各项间接费用等。

在商业会计中,对于不能直接记入应由哪类商品负担的共同费用,平日可先按费用项目记入有关二级帐户,月终汇集再按一定比例在各商品大类之间进行分摊。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计算程序:

1、以原材料定额费用为分配标准,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重量之和

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重量×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3、按照提问者的数据,计算结果如下:

分摊率=900(1000+2000)=0.3

乙材料分摊的运输费0.3*1000=300

丙材料分摊运输费=0.3*2000=600

扩展资料

比例分摊方法主要有:

(1)对共同性运杂费、保管费等可按重量、容积比例法分摊。其计算公式:

某类商品应分摊的运杂费=某类商品重量÷全部商品总重量×运杂费总额

某类商品应分摊的保管费=某类商品所占容积÷全部商品所占容积×保管费总额

(2)对银行借款利息等可按各类商品库存额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

某类商品应分摊的利息额=某些商品期末(或平均)库存额÷全部商品期末(或平均)库存额×借款利息总额

(3)对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可按各类商品销售额的比例或各类商品存销总额占的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

某些商品应分摊的间接费用=某些商品的销售额÷全部商品销售额×间接费用总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百度百科▬比例分摊费用

95评论

半生浮歌半生繁

摊销费用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也指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在企业经济运营中,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时,对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属计算的都叫摊销费,不一定专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摊销费=固定价×(1-固定产形成率)。

扩展资料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利息等,在发生时,应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至于分期摊销还是一次转销,则有较大的分歧。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开发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销费

126评论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年限平均法概述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均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种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何时受益,何时付费”的配比原则。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年限平均法不足: 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 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 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年限平均法优点: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年限平均法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的缺点: 首先,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 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 最后,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工作量法的优点: 当然,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适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类型:在具体实务中,加速折旧方法又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 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 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 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 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 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 适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3.1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3.2 年数总合法 年数总合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为15(5+4+3+2+1)。第2年时尚可使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

10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