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3713
野草当作玫瑰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猎考网答案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悄然
教师资格证笔试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根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A.教师申诉 B.刑事诉讼C.申请仲裁 D.民事诉讼2.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类型包括( )。①公民 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③国家机关 ④国家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④ D.①②③3.( )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权益的法律制度。A.教师申诉制度 B.教育行政复议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行政赔偿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包括( )。①物 ②行为 ③人身利益A.①②③ B.①③C.①② D.②③5.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各种处分不服的,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可以通过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属于(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C.行政赔偿 D.学生申诉制度聚师课堂解析:1.A【解析】我国实施教育申诉制度,教师申诉是对教师权益的重要保障。教师申诉是指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向所属机构或者上级机关提出申诉,要求做出相应的处理。故本题选A。2.D【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类型:一是公民(自然人),包括我国公民,以及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或者无国籍人;二是组织和机构(法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及组织、企事业单位。故本题选D。3.A【解析】我国实施教育申诉制度,教育申诉制度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其中,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指当教师权益受侵犯时,有权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要求做出相应处理的制度。故本题选A。4.A【解析】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三类:物、行为和人身利益。物包括一切可以成为财产权利对象的自然之物和人造之物。行为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作为或不作为。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主要是指公民或者组织的名称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身体、名誉、身份隐私等。故本题选A。5.D【解析】我国实施教育申诉制度,教育申诉制度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其中,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教师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可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制度。故本题选D。推荐阅读: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心瞒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4.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5.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师资格条例》6.1918年( )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施瓦布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 )A.2002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6年10.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高尚性 B.奉献性 C.全局性 D.导向性1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2.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1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1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15.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16.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是(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17.报告、讲演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 )A.独白言语 B.表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18.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A.指向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选择性C.选择性与整合性 D.整合性与集中性19.“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20.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是为了锻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教师资格证考试单项选择题模拟试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优质教师资格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