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全科医师能开诊所吗

四处流浪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387

首页> 医学> 执业全科医师能开诊所吗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身红衣寄风尘

已采纳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对申请开办个体诊所的人员有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医师执业技术标准另行制定。在乡镇和村设置诊所的个人的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执业医师法规定,从医五年并取得主治医师职称可以申请个体行医不过,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是只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5年就可开门诊还有就是没有医师资格,可以自己做法人,找有医师资格做负责人同时附:私人诊所设置申请者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非在职医务人员,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机构中执业满5年;(二)设置二级西医或三级中医诊疗科目诊所的,申请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三)男性年龄在6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四)离退休的卫生技术人员须经原工作单位同意;(五)注册资金:私人西医诊所不少于30万元,私人中医诊所不少于15万元;(六)具有常住户口。(七)诊所场地必须长期固定(非申请人所有,需有5年以上租赁协议)并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以1名医生,1名护士计,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聘用卫技人员每增加1名,面积增加10平方米。(八)符合本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当地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以咨询北京才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7评论

借着酒劲

不能!国家规定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必须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五年以后才可以向国家申请开诊所。不过,如果助理医师是在偏远的农村,医疗条件匮乏的地方国家是允许的。执业医师法规定,从医五年并取得医师职称可以申请个体行,不过,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是只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5年就可开门诊,还有就是没有医师资格,可以自己做法人,找有医师资格做负责人,诊所与学历无关只与职称有关。

146评论

魂归在你怀

文 | AI 财经 社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AI 财经 社健识局 严冬雪 日前,北京市卫生 健康 委、北京市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9月底前,北京将启动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实施工作。 根据《方案》,各试点区将不对诊所设置进行规划限制,将诊所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举办诊所的,报所在地区卫生 健康 委备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同时,北京将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 这一政策的落地无疑将对促进医生多点,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除了北京之外,2019年至2020年,中国还将在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9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 业内普遍认为,北京作为试点城市一旦成功,就会快速在其他省市进行推广,届时1300亿基层市场将迅速扩容,在国家鼓励医生开办私人诊所的背景下,市场有望很快突破2000亿大关。 政策松绑,个人诊所可对接医保报销根据《方案》显示,全职在诊所执业的医师申报高级职称时,可按照北京市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有关政策执行。 特别是,建立体现诊所全职医师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外语成绩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其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临床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规定可谓给医生开办诊所彻底进行了“大松绑”,充分激活公立元医生多点执业的积极性。事实上,国家此前已出台了多项政策,开放了中医、全科诊所的限制,而这一次北京的落地将在政策执行到位。 显然,能否纳入医保定位范围,无疑将是未来个人诊所生存发展的关键。可以看到,此次《方案》中特别提到,诊所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实行自主定价。建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简化诊所的环评、消防等审批手续,与诊所备案手续并联办理,不作为卫生 健康 行政部门办理诊所备案的前置材料。 同时,《方案》也针对保行为提出了监管措施,包括: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纳入医保定点诊所的监督管理,对虚构医疗服务等恶意取医保基金的,应当解除医保协议。 事实上,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作为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的一部分,基层市场的大发展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业界分析,依托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的发展,未来必定将分流三甲医院60%以上的门诊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守门人。 下沉基层,未来市场有望突破2000亿随着个体诊所的发展,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也将发生巨变。目前中国相当比例的药品市场,仍然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执业医师,纷纷全职或兼职创业,患者和用药市场都将随之下沉。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仅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市场份额即超过1300亿元,在国家鼓励 社会 办医,特别是私人诊所建设的基础上,行业预计基层市场有望很快突破2000亿元。 但要真正将基层市场的利好落到实处,必须还有要相关配套文件的支持。方案明确,各试点区卫生 健康 委在建设区域医联体过程中,根据诊所意愿,将其纳入医联体建设。2020年3月底前,各试点区纳入辖区医联体范围的诊所应不少于1家,并在诊所和合作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这也就将意味着医生个人开办的诊所,未来也将被纳入到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下。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和县乡村一体化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进入2019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省份增加了基层用药的报销比例。 国家卫生 健康 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曾强调,作为推动基层市场的关键,是各级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超支合理分担、节余留用的原则,保证上下利益趋同,才能真正完成全套的诊疗服务。 2019年6月,浙江省医保局宣布,从7月1日起,全省将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门诊保障制度,采取方便就诊、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药物配送服务等措施,惠及全省慢性病患者。 2019年7月,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86种慢病常用药,报销比例均超70%以上,其中不乏胰岛素、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硝酸甘油、华法林等众多明星药。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各省市基层市场门诊报销比例的不断增加,也将彻底改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方式、支付、用药、管理方式的变革,未来基层门诊将成为药企争夺的又一市场,医药产业又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9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