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舌诊

八分熟友人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7074

首页> 医学>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舌诊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念你心凉

已采纳

舌诊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通过望舌可以诊断很多疾病,能够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寒热虚实等。中医望舌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情况。人体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舌体灵活,舌下络脉正常。以上几个方面一旦出现异常的变化,就说明身体出现了一些疾病。观察舌头,一般是先看舌质,再看舌苔,然后再结合部位,来确定发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等 一、看舌头的颜色  健康的人舌头是淡红色的,鲜明润泽,如果舌头颜色太淡或者发白,说明体内有寒或是气血不足。如果舌头颜色发红或者绛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头呈暗紫色,则代表体内有瘀血。  二、看舌头的大小  1、舌头胖大:如果舌体胖大,大多与水湿痰饮有关,无关体型的胖瘦。舌体胖大,颜色较淡,且舌边有齿痕,是脾虚、肾阳虚的表现。舌体胖大而颜色发红,是脾胃湿热的表现。  2、舌头瘦小:舌质淡、舌头瘦小者,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往往会有倦怠、乏力懒言等症状。而舌头瘦小,舌红绛干燥,是阴虚内热的表现,患者会有口干、心烦、睡眠不安的表现。  三、看舌苔厚度  正常的舌苔是白色的薄薄一层。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舌苔也会出现异常。如果舌苔湿润、黏腻,是湿气重的表现。舌苔呈黄色、褐色,代表火气较重。颜色越深,火气越大。  四、看舌头的灵活度  健康的人舌头十分柔软灵活,说话也十分流利。舌头灵活代表身体健康,反之,当身体出现问题,舌头会变得十分迟钝,甚至出现不受控制的颤抖,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老年人出现舌头歪斜也要引起注意,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舌头往左歪,一般为血瘀,往右歪,则为气滞。  五、看舌下脉络  健康的人舌头下有两条隐约可见的静脉血管,甚至完全看不出来。如果舌头下的静脉血管十分明显,甚至爆出 ,代表身体内有淤滞、气血循环不畅。

104评论

人潮拥挤我好想你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只要知识之一,你知道什么是舌诊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舌诊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舌诊的方法  1.诊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伸舌姿势: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二、正常舌象  1.特征: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2.意义: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望舌体:   一、舌色   1.淡红舌:   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   2.淡、白舌:   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多红少,称为淡舌; 舌色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主阳虚。   3.红、绛舌:   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 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称为绛舌。   意义——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绛舌比红舌热深。   成因--邪热亢盛;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主病规律——( 1)红绛有苔--实热证。 (2)红绛无苔或少苔--虚热证。   4.青、紫舌:   特征——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称为青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色,称为淡青紫舌;   红绛舌泛现青紫色,称为紫红或绛紫舌;   舌面局部见青紫色斑点,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成因——阴寒阳虚;热入营血;气滞或气虚;暴力外伤。   主病规律:   ( 1)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阳虚阴盛或气虚气滞。   ( 2)舌紫绛苔少而干——营血热甚。   ( 3)青紫肿大——中毒。   (4)舌色青 —— 寒凝血瘀  二、舌体的形质  1.荣、枯:是估计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   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有神,主病吉。   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属无神,主病凶。   2.老、嫩:是判断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主实证。   嫩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主虚证。   3.胖、瘦:   胖舌   特征——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   意义——多属水湿停滞。   主病规律:   (1)舌胖色淡白——气虚、阳虚。   (2)舌胖色红—— 里热。   (3)舌胖色紫暗 ——中毒。   瘦舌   特征——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意义——舌失濡养。   主病规律:   (1)舌瘦色淡白——气血两虚。   (2)舌瘦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 ——阴虚火旺。   齿痕舌   胖大舌常伴有齿痕。若舌质嫩而不胖,有齿痕者,多属气血亏虚。   4.点、刺   特征——点是指蕈状乳头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 刺是指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并形成尖锋,形如芒刺。   意义——脏腑阳热亢盛,血分热甚。 结合点刺的部位还可推测热在何脏。   5.裂纹   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 病理性裂纹舌沟裂中无舌苔覆盖;先天性裂纹舌沟裂中有舌苔覆盖。   意义——由舌体失养所致,是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主病规律:舌色浅淡而裂——血虚; 舌色红绛而裂 ——阴津耗损  三、舌的动态  1.痿软   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意义——伤阴;气血俱虚。   主病规律   (l)舌痿软而红绛少——外感热病后期,邪热伤阴; 内伤久病,阴虚火旺。   ( 2)舌痿软而枯白无华——久病气血虚衰。   2.强硬   特征——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意义——主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3.歪斜   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   意义——肝风夹痰,或痰瘀阻滞经络。   4.颤动   特征——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宁。   意义——动风的表现之一。   主病规律   (1)舌色淡白而颤动 --气血两虚。   (2)舌红少苔而颤动 --阴虚。   (3)舌绛紫而颤动 --热盛动风;   5.吐弄   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 伸舌即回缩如蛇舐,或反复舐口唇四周者,称为弄舌。   意义——心脾有热。   主病规律:   (1)病危而吐舌,多为心气已绝。   (2)弄舌多为热甚动风先兆或先天愚型患儿。   6.短缩   特征——舌体卷缩、紧缩,不能伸长、严重者舌不抵齿。   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主病规律:   (1)舌短缩,色淡或青紫而湿润 --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   (2)舌短缩,色红绛而干 -一热病伤津。   (3)舌短缩而舌体胖大 --风痰阻络。   (4)绊舌 -- 指先天性舌系带过短,无辩证意义。  四、舌下络脉  1.分布、形色: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管径小于2.7mm,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五分之三,颜色为淡紫色。   2.意义:   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 ——气血不足。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血瘀。  望舌苔:   一、苔质  1.薄、厚苔: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又称见底苔。见于正常人或表证。   厚苔——透过舌苔见不到舌体的苔,又称不见底苔。见于里证。   2.润、燥苔:主要反映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见于正常舌苔;或疾病过程中津液未伤。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主寒、主湿。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津液耗损;湿浊内阻,津液不能上承。 糙苔:苔质粗糙。 热盛伤津之重症(干结粗糙)。秽浊之邪盘踞中焦(粗糙而不干)。   3.腻、腐苔   特征   1)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   (1)垢腻苔--苔腻而垢浊。   (2)滑腻苔--苔腻而湿润滑利。   (3) 燥腻苔--苔腻而干燥少津。   (4)粘腻苔--腻苔上罩一层白色或透明的稠厚粘液。   2)腐苔:苔质颗粒粗大而根底松浮,如豆腐渣堆铺于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脱,舌底光滑.   (l)松苔--苔质疏松,颗粒明显。常见于腻苔、厚苔的欲化阶段。   (2)脓腐苔--腐苔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脓。   (3)霉苔(霉腐苔)--舌上有糜点如凝乳或饭粒,揩之即去,旋即复生,揩去处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   (1)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   (2)腐苔--主胃气衰败,湿浊上泛。   (3)松苔--湿浊之邪欲解。   (4)霉苔--气阴两虚,湿热秽浊之邪泛滥。   4.剥苔、类剥苔   特征   剥苔:指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根据剥落的部位和范围不同,剥苔又分为前剥苔、中剥苦、根剥苔、花剥苔和镜面舌。   类剥苔:是指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乳头可见。   地图舌:指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移动者。   意义   主胃气匾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剥脱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剥脱部位有时与舌面脏腑分部有关。先天性剥苔常见于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   主病规律:   ( 1)舌红苔剥——阴虚。   ( 2)舌淡苔剥或类剥苔——血虚,或气血两虚。   ( 3)镜面舌,舌色红——胃阴干涸。   ( 4)舌色白光白如镜——营血大亏,阳气将绝。   ( 5 )花剥苔,苔腻滑 ——正气已虚,湿浊未化  二、苔色  1.白苔   特征——苔色白,透过舌苔可以见到舌体者为薄白苔;苔色白,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白苔。   意义——主表证、寒证。须结合苔质、舌质等情况综合分析。   主病规律:   ( 1)舌苔薄白而润——正常舌象;表证初起;里证轻证;阳虚内寒。   ( 2)舌苔薄白而干——风热表证。   ( 3)舌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水湿内停。   (4)舌苔白厚腻 ——湿浊、痰饮、食积内停。   (5)舌苔白厚腻而干 ——湿浊中阻,津不上承。   (6)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7)苔白而燥裂,扪之粗糙——燥热伤津。   2.黄苔   特征   淡黄苔(微黄苔):在薄白苔上出现均匀的浅黄色;   深黄苔(正黄苔):苔色黄而略深厚;   焦黄苔(老黄苔):正黄色中夹有灰褐色苔,如烧焦的锅巴。   糙苔:苔黄干燥糙硬。   黄瓣苔:苔黄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形。   黄滑苔:苔黄润滑。   意义   主热证、里征。淡黄苔为热轻;深黄苔为热重;焦黄苔为热极。   主病规律:   (1)薄黄苔 ——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   (2)黄白相兼苔 ——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3)黄腻苔 ——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热腐。   (4)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5)黄滑苔 ——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阳虚之体感受湿热之邪。   3.灰黑苔   特征——灰苔与黑苔同类,灰苔即浅黑苔。   意义——主里热或里寒的重证。 (苔质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关键。)   主病规律:   (1)灰黑苔,舌面湿润,舌质淡白胖嫩, ——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2)黄腻灰黑苔 ——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3)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4)霉酱苔(苔黄赤兼黑)——宿食湿浊久积化热上熏;血瘀气滞;湿热夹痰。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1.察舌的神气:主要反映在舌色和舌体运动方面。   有神气——舌色红活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   无神气 ——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便。   2.胃气盛衰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   有根苔 ——有胃气的`征象   ①舌苔中厚边薄,紧贴于舌面,苔底牢着;   ②舌苔松厚,刮之舌面仍有苔迹;   ③厚苔脱落,有苔能逐生之象。   无根苔 --无胃气的征象   ①舌苔似有似无,甚则光剥如镜;   ②苔苔松腐,刮之即去,舌面光滑,舌苔不易复生。   3.舌体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疾病是邪正斗争的综合反映,舌体与舌苔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病理变化。 舌体与舌苔必须进行综合分析。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邪正盛衰。   2.区别病邪性质。   3.分析病位与病势。   4.估计病情预后。   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   2. 饮食或药物的影响。   染苔: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特征——短暂出现;不均匀分布;可经揩舌除去;与病情不相符。   3.口腔情况的影响。   4.伸舌姿势、伸舌时间的影响。  二、舌象的生理变异:  1.年龄因素:儿童舌质多淡嫩,舌苔少或剥;老年人舌色较暗红或紫暗。   2.体质、禀赋因素:正常生理变异的舌象可以有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多见于禀赋不足、体质较弱者。   3.性别因素:女性月经期可见舌质偏红,或舌尖边有红刺。   4.气候、环境因素:如夏季暑湿盛,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属于生理变异的舌象,往往长期不变,且无其他临床症状,与病变前期的病态舌象不同。  三、舌体与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  1.舌苔与舌体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主病为两者意义之综合。如:   (1)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   (2)舌体淡嫩,舌苔白润--主虚寒证。   (3)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热极津伤。   (4)青紫舌,白腻苔--气血瘀阻,痰湿内阻。   2.舌苔与舌体变化不一致,则应综合分析二者的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如:   (1)淡白舌黄腻苔--虚寒之体感受湿热之邪。   (2)红绛舌白滑腻苔--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  四、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反映邪正相争的过程,以逐渐转变为佳。   1.舌苔由薄变厚 --邪气渐盛,为病进。   2.舌苔由厚渐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 --正气胜邪,为病退。   3.薄苔突然增厚 --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4.厚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薄苔 -- 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五、舌苔润燥转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苦由润变燥 --热重津伤;律失输市。   2.舌首由燥转润 -- 热退津复;饮邪始化;热入营血。  六、舌苔有无、消长及剥落情况的临床意义:  能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 反映邪正盛衰的变化,判断疾病的预后。 如:舌苔从全到剥——正气渐衰。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之苔 - 邪去正胜,胃气渐复。;

22评论

凝瞳望你凝神忘你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外观变化来判断人体的疾病状态,是中医学独特的一种诊断方法。舌是人体内部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变化的一面镜子,当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出现各种疾病症状时,舌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就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疾病证据,所以,舌诊是中医诊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更是当下网诊比较普遍而脉诊缺失的现实下,唯一比较客观的中医特色诊法,舌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舌诊比较直观,比较方便,大家学一点也可以随时观察舌体的变化有病早知道。一、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淡红舌,薄白苔,舌中部和舌根部的舌苔略厚。即舌体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粘不腻,揩之不去。 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变化(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生理性的变异。 正常舌象一 (舌象包括舌质的色泽、舌苔的薄厚及色泽)从这个舌象照片来看,是一个小女孩子的舌象,大家可以看到舌体淡红色(正常的肉色)润泽,表面覆有薄白苔,属正常的舌象,代表我们的气血充足,全身的血液、体液循环正常,大家平时拥有这样的舌象,即使临床表现有些症状,也属于小病,不用太担心,适当用药物调理就可以,应当明白人体是有强大的自我康复能力的。 正常舌象二 (青中年男性有这样的舌象就已经很不错了)从这个舌象照片来看,是一个青年男性的舌象,大家可以看到舌体淡红润泽,表面覆有薄白苔稍显点腻,舌边似略有齿痕,说明脾气稍虚有点湿气,他没有明显症状,当属正常范围的舌象,应注意饮食,可以适当多吃点健脾利湿的如山药、莲子肉、薏米等药食同源的食品;舌根部白苔略厚,反映下焦肠道存有糟粕,当属正常现象。 正常舌象三 (青年女性有这样的舌象就已经很不错了)舌质的颜色略淡,代表机体的热量下降(气微显不足),男为阳女为阴,女人天生阴盛而阳气相对不足,女性又因为月经的关系,故常常稍显气血不足;舌体表面、尤其是后部有白苔(不是很厚),代表她的小腹的热量已经下降,只是病很轻浅,虽然没有症状,此时最好也适当运用中药调理一下。(其实这三张舌图都有一个共同点缺点,口张得不够大,舌根暴露不够充分)(待续) 温馨提示:为了普及舌诊知识,使大家便于了解舌诊,认识舌诊,运用舌诊,有病早知道,我将陆续推出常见舌象图谱解析,敬请朋友们持续关注。

1评论

故人温残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14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