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2106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不由我我猎天
⑴ 中医执业医师注册执业范围包括哪些
医师依法取得两个或两个类别以上医师资格的,除两款情况之外,只能选择一个类别及其中一个相应的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从事执业活动。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取得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说明:中医类别医师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师1、中医专业:中医专业执业范围须填写二级学科,如中医内科专业。2、中医专业二级学科有: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眼科专业、耳鼻咽喉科专业、口腔科专业、肿瘤科专业、骨伤科专业、肛肠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急诊科专业、康复医学专业、预防保健科专业。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文件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59号主席令)颁布,各地区都在积极实行政策,其中广西自治区为了落实文件精神,促进区域全科医师发展,在桂卫医发〔2018〕12号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设置全科医疗诊疗科目和通过全科转岗培训的医师执业注册问题的通知中指出:经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合格的临床、中医类别医师,可以申请加注或变更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加注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注册的执业范围应当不超过3个专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师注册的执业范围应当不超过2个专业。信息来源:医学教育网
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同学历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其区别在于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执业,不能独立执业,但在乡镇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疗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那么,不同学历的人想要报名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人民医学网给您整理以下内容: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及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3、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学校中未经评估的中医专业,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学注册的非在职学生,毕业后取得学历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4、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5、临床类别医师,取得省级考试,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参加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6、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考试;7、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⑶ 请问,我是无学历师承或确有专长取得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是中医专业,已办备案证,临床是否可以针灸
中医专业包含针灸推拿专业。
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包括以下专业类别:
(一)全科医学专业: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或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或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执业范围可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
(二)中医专业:不符合全科医学专业注册条件,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可注册为中医专业。
(三)中医专业1 :从事内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临床心理科及其他专业(指中医专业2、中医专业3和针灸推拿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1.
(四)中医专业2 :从事外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2.
(五)中医专业3:从事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专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为中医专业3.
(六)针灸推拿专业。
⑷ 执业医师证执业范围:中医专业2。明年可以考中级职称,请问我可以考外科临床吗知道的请详细回答谢谢!
不能考的,医师资格考试是很严格的。有相关的政策你可以去网上搜索看一下。更多信息可以到京师杏林网站查看。
⑸ 执业医师二试条件是什么
只有临床和中医两个类别试点按照规定,可参加一年两试的报考科目为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别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医师和具有规定学历中医专业执业助理医师的综合笔试部分,可以参加“一年两试”。技能通过,第一次笔试未通过可参加“一年两试”的考生为,在第一次考试中综合笔试未通过,且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作弊等违反考试考规的考生(注:包含缺考的考生),可参加“一年两试”。技能不过的考生不能参加。综上所述,“一年两试”的政策在试点范围、试点专业、报考考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可参加考试。
⑹ 我不是中医学专业,可以考执业医师证吗
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一)具有规定学历的学生,,成(7)就(2)你(3)人(1)生(9)梦(2)想(5)的(5)翅(9)膀。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4、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二)师承和确有专长考生1、《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的人员(1)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⑺ 中医执业医师报考条件包含哪些
1.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内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中容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并且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之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报考中医执业医师的具体条件3.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且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之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4.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⑻ 中医专业执业医师可以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吗
(一)具有规定学历的学生 1、具有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专科学历,以及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二)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1、 外籍人员; (1)取得我国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并在提供外籍人员在中国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实习满一年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我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湾居民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和外籍人员条件一样; (2)取得内地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院不间断实习满一年并经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门合法行医权并在香港和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3)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内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香港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香港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澳门居民取得澳门科技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澳门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信息来自:医*学¥考&试#在¥线
⑼ 中医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到底在哪里
中医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以您申请注册时填写的学科为基准。例如您注册的是中医内科,那您就只能从事内科相关的工作。具体的一些情况您可以进入我网论坛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
你狠美当我已看不清你的脸
2018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症状学 细目一:发热 要点: 1.发热的病因 2.发热的临床表现 3.发热的问诊要点 细目二:头痛 要点: 1.头痛的病因 2.头痛的问诊要点 细目三:胸痛 要点: 1.胸痛的病因 2.胸痛的问诊要点 细目四:腹痛 要点: 1.腹痛的病因 2.腹痛的问诊要点 细目五:咳嗽与咯痰 要点: 1.咳嗽的病因 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细目六:咯血 要点: 1.咯血的病因 2.咯血的问诊要点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细目七:呼吸困难 要点: 1.呼吸困难的病因 2.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细目八:水肿 要点: 1.水肿的病因 2.水肿的临床表现 3.水肿的问诊要点 细目九:皮肤黏膜出血 要点: 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 2.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3.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 细目十:恶心与呕吐 要点: 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 细目十一:呕血与黑便 要点: 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 细目十二:黄疽 要点: 1.黄疸的概念 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途径 3.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4.黄疸的问诊要点 细目十三:抽搐 要点: 1.抽搐的病因 2.抽搐的问诊要点 细目十四:意识障碍 要点: 1.意识障碍的病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 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第二单元问诊 要点:问诊的内容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细目一:基本检查法 要点: 1.常用触诊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叩诊的方法及常见叩诊音 3.嗅诊常见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 要点: 1.体温测量 2.脉搏检查 3.血压测量 4.发育判定 5.营养状态检查 6.意识状态判定 7.面容检查 8.体位检查 9.步态检查 细目三:皮肤检查 要点: 1.弹性、颜色、湿度检查 2.皮疹、皮下出血、蜘 蛛痣、皮下结节检查 3.水肿、皮下气肿和毛发检查 细目六:颈部检查 要点: 1.颈部血管检查 2.甲状腺检查 3.气管检查 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 要点: 1.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2.常见异常胸廓 3.胸壁静脉检查 4.胸壁及胸骨检查 5.乳 房检查 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 要点: 1.肺和胸膜视诊(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 2.肺和胸膜触诊(触觉语颤、胸膜摩擦感) 3.肺部叩诊 4.呼吸音听诊(正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 5.啰音听诊 6.胸膜摩擦音听诊 7.听觉语音检查 8.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肺不张及气胸) 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 要点: 1.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 2.心脏触诊(心脏震颤、心包摩擦感) 3.心脏叩诊(心脏浊音界) 4.心脏瓣膜听诊区 5.心率听诊、心律听诊 6.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 7.心音听诊(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喀喇音、奔马律及开瓣音) 8.心脏杂音产生机制 9.心脏杂音的特征 10.各瓣膜区常见杂音听诊 11.心包摩擦音听诊 12.血管检查及周围血管征 1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体征(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 细目十:腹部检查 要点: 1.腹部视诊(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 3.腹内脏器触诊(肝、胆、脾、肾、膀胱) 4.正常腹部可触及的结构,腹部肿块触诊 5.腹部叩诊(叩诊音,肝、脾、膀胱叩诊) 6.胃泡鼓音区和移动性浊音叩诊 7.腹部听诊(肠鸣音、上腹部振水音、血管杂音) 8.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急性腹膜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梗阻) 细且十一:肛 门、直肠检查 要点: 1.肛 门、直肠视诊 2.肛 门、直肠指诊 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 要点: 1.脊柱检查(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检查(形态、运动功能) 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 要点: 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 2.感觉功能检查、感觉障碍及其常见类型 3.运动功能检查(肌力、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 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5.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 要点: 1.出血时间测定 2.血小板聚集试验 3.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 4.纤溶活性检测(D-二聚体、3P试验) 5.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 细目三:骨髓检查 要点: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细目四:肝脏病实验室检查 要点: 1.蛋白质代谢检查(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 2.胆红素代谢检查 3.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ALT、AST、ALP、γ-GT、LDH) 4.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 细目五:肾功能检查 要点: 1.肾小球功能检测(CCr、Cr、BUN、血β2-微球蛋白、GFR) 2.肾小管功能检测(尿β2-微球蛋白、莫氏试验) 3.血尿酸测定 细目六:常用生化检查 要点: 1.糖类检查(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 2.血脂测定 3.电解质检查(血清钾、钠、氯、钙、磷) 4.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测定(血清铁、铁饱和度、铁蛋白) 细目七:酶学检查 要点: 1.血、尿淀粉酶测定 2.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CK、CK-MB、LDH及其同工酶) 3.心肌蛋白检测(cTnT、cTnI) 细目八:免疫学检查 要点: 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 2.感染免疫检测(AS0、肥达反应) 3.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CA125、PSA、CA19-9) 4.自身抗体检查(RF、ANA、ENA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ATG、ATM) 反应蛋白(CRP)检测 细目九:尿液检查 要点: 1.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气味、比重) 2.化学检查(蛋白、糖、铜体) 3.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菌落计数) 4.尿沉渣计数 细目十:粪便检查 要点: 1.粪便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 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 5.细菌学检查 细目十一:痰液检查 要点: 1.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 2.一般性状检查(量、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 4.病原体检查 细目十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要点: 1.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形成原因 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细目十三:脑脊液检查 要点: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细目三:常见异常心电图 要点: 1.心房、心室肥大 2.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 3.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异位性心动过速、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 4.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细目一:超声诊断 要点: 1.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二尖瓣狭窄、扩张性心肌病的异常声像图 3.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的异常声像图 4.脂肪肝、肝硬化的异常声像图 细目二:放射诊断 要点: 线的特性及成像原理 线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 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5.循环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6.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7.泌尿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8.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9.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细目三:放射性核素诊断 要点: 1.脏器显像检查(甲状腺、心肌灌注) 2.体外竞争放射分析(TT3、FT3、TT4、FT4、TSH、C肽、胰岛素) 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 要点: 1.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2.确立诊断的步骤及原则 3.诊断内容及书写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