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5187
最初的爱情流逝了
HIV12抗体、抗原检测
包括筛查试验(含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ELISA法、化学发光法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检测(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等,确证试验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
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可出具HIV12抗体阴性报告,见于未被HIV感染的个体,但处于窗口期的新近感染者筛查试验也可呈阴性反应。若呈阳性反应,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为HIV抗体阴性;如有一种或两种试剂呈阳性反应,需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确证试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12抗体阴性。确证试验出现HIV12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报告HIV12抗体不确定,可在4周后随访。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如随访期间发生带型进展,符合HIV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为HIV抗体阳性,如带型仍不满足阳性标准,继续随访到8周。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满足HIV阳性诊断标准则报告阳性,不满足阳性标准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随访。经确证试验HIV12抗体阳性者,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认报告,并按规定做好咨询、保密和报告工作。
抗原检测:主要检测HIV1的P24抗原核心蛋白。感染早期和晚期,P24抗原以游离形式出现,多数情况下以抗原抗体复合物形式存在。P24一般在感染后1-2周内即可检出,随P24抗体产生而减少。一般持续5-5个月,如持续存在或再度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
病毒载量测定
常用方法有反转录PCR(RT-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Nuclisens)、分枝DNA信号放大(b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realtime PCR)。病毒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包括预测疾病进程、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以及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小于18月龄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可以采用核酸检测方法,以2次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18月龄以后再经抗体检测确认。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下限,报告本次实验结果低于检测下限,见于没有感染HIV的个体、接受成功的抗病毒治疗或机体自身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部分HIV感染者。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下限,可作为诊断HIV感染的辅助指标,但不能单独用于HIV感染的诊断。推荐病毒载量检测频率:对于已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病毒持续抑制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1次。HAART6个月内或病毒载量抑制不理想或需调整治疗方案时病毒载量的检测频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决定。如条件允许,建议未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每年检测1次,HAART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前、初治或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每4~8周检测1次。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每3~4个月检测1次,对于依从性好、病毒持续抑制达2~3年以上、临床和免疫学状态平稳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1次。
CD4+T淋巴细胞检测
HIV感染人体后,出现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T细胞比值倒置,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如果进行HAART,CD4+T淋巴细胞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常用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为流式细胞术,可以直接获得CD4+T淋巴细胞数绝对值,或通过W分类计数后换算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和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的临床合并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间隔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医师决定,建议对于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μL的HIV无症状感染者,每6个月检测1次;对于已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第1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改为每半年检测1次。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耐药测定方法有基因型和表型,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基因型检测。推荐在以下情况进行HIV基因型耐药检测: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如条件允许,在抗病毒治疗前,最好进行耐药性检测,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取得最佳抗病毒效果。对于抗病毒治疗失败者,耐药检测须在病毒载量>1000拷贝ML且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已停药须在停药4周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HIV基因型检测出现HIV耐药,表示该感染者体内病毒可能耐药,同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充分考虑HIV感染者的依从性、对药物的耐受性及药物的代谢吸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改变抗病毒治疗方案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HIV耐药结果阴性,表示该份样品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检出耐药性,但不能确定该感染者不存在耐药情况。
病毒分离
常用方法为共培养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PHA刺激并培养后,加入患者单个核细胞。目前只用于实验研究,不作为诊断指标。aware 天猫
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
烟伤胃不伤心
病日说,它真有这么恐怖吗?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病,而且羞于谈论它,毕竟在它的传播途径中有性传播这一种!但是听说和了解是两码事儿,只有了解过才能知道它的具体危害有哪些,传播途径有什么,才能做好防护!
真实案例
小江是一位大学生,他在不久前去酒吧找快乐,喝多了后与一位同性发生了性行为,当时也没什么,后来发现自己发热、咽痛、关节痛和腹泻,经检查自己感染了HIV……
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此我们更应该要了解病的传染与发病原因,做好洁身自爱,做好防护,以免发生上述悲剧!
先来说说什么是病
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一种病毒,感染了HIV后,HIV的糖蛋白可以与CD4分子结合,导致人体内免疫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减少,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体各种感染恶性肿瘤、变等症状。
如何传播?
大家都知道,HIV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三种途径,这主要是因为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YD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汁等体液中。上述三种途径都能导致患者含有病毒的体液进入正常人体内造成感染。
高风险人群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者。
像不规范献血、使用被血污染的消毒器具、针灸针、拔牙工具、美容针、刀等也有可能被感染。
病感染的三个阶段需要了解下
急性期
最初的感染阶段不会出现症状,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呕吐、肌肉疼痛、腹泻、喉咙痛等。患者半年内血液中会产生病病毒抗体。
无症状感染期
急性期过后如果还没出现相关症状,则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叫病潜伏期,自此以后8年时间超50%感染病病毒患者会发展为病。
病期
此时患者免疫受到严重,会有致命性肿瘤或感染出现,也可能出现心脏、皮肤、口腔、神经、消化等相关部位病变。
如何预防和治疗
想要预防,就要切段病的源头,不,不和他人用同一个注器,不乱借牙刷、刮胡刀,正确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和穿刺。最好到正规医院打耳洞、拔牙、修脚……
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治疗病的特效药,目前多数患者采用尾酒疗法,控制病情发展。
参考资料
[1]中国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病,2022,2711:1182-
[2]王洁 你对病的了解有多少[N] 大众健康报,2022-08-26014
[3]邬恒燕 科学预防病[N] 医师报,2022-08-19C11
我家男神他姓王
病日说,它真有这么恐怖吗?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病,而且羞于谈论它,毕竟在它的传播途径中有性传播这一种!但是听说和了解是两码事儿,只有了解过才能知道它的具体危害有哪些,传播途径有什么,才能做好防护!
真实案例
小江是一位大学生,他在不久前去酒吧找快乐,喝多了后与一位同性发生了性行为,当时也没什么,后来发现自己发热、咽痛、关节痛和腹泻,经检查自己感染了HIV……
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此我们更应该要了解病的传染与发病原因,做好洁身自爱,做好防护,以免发生上述悲剧!
先来说说什么是病
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一种病毒,感染了HIV后,HIV的糖蛋白可以与CD4分子结合,导致人体内免疫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减少,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体各种感染恶性肿瘤、变等症状。
如何传播?
大家都知道,HIV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三种途径,这主要是因为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YD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汁等体液中。上述三种途径都能导致患者含有病毒的体液进入正常人体内造成感染。
高风险人群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者。
像不规范献血、使用被血污染的消毒器具、针灸针、拔牙工具、美容针、刀等也有可能被感染。
病感染的三个阶段需要了解下
急性期
最初的感染阶段不会出现症状,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呕吐、肌肉疼痛、腹泻、喉咙痛等。患者半年内血液中会产生病病毒抗体。
无症状感染期
急性期过后如果还没出现相关症状,则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叫病潜伏期,自此以后8年时间超50%感染病病毒患者会发展为病。
病期
此时患者免疫受到严重,会有致命性肿瘤或感染出现,也可能出现心脏、皮肤、口腔、神经、消化等相关部位病变。
如何预防和治疗
想要预防,就要切段病的源头,不,不和他人用同一个注器,不乱借牙刷、刮胡刀,正确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和穿刺。最好到正规医院打耳洞、拔牙、修脚……
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治疗病的特效药,目前多数患者采用尾酒疗法,控制病情发展。
参考资料
[1]中国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病,2022,2711:1182-
[2]王洁 你对病的了解有多少[N] 大众健康报,2022-08-26014
[3]邬恒燕 科学预防病[N] 医师报,2022-08-19C11
短街巷尾
为了降低HIV职业暴露的危害,保证身心健康,凡是HIV职业暴露的人员都应定期接受HIV血清学监测、常规血样检查、随访和咨询。
(一)HIV抗体检测
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4周、8周、12周和6个月检测HIV抗体,一般不推荐进行HIV p24抗原和HIVRNA珊定。特殊情况下,如暴露者存在基础疾患,免疫功能差,产生抗体延迟;或HIV和HCV合并感染,HCV尚未发生血清学转换者,可适当延长HIV抗体检测的随访时间;长期从事病工作的人员,应随访到一年。
(二)随访
为了及时了解职业暴露者的健康状况,除应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HIV职业暴露的危害,还应对暴露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如通过观察暴露者是否有HIV感染的急性期临床症状,可以更正确地估计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或用药方案;另外,通过随访还可了解暴露后是否存在除HIV感染以外的其他危险,如外伤、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给予相应的治疗处理。
由于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有一定毒副作用,包括对肝、肾、胰腺重要脏器及骨髓功能有影响,因此,HIV职业暴露后,如果选择预防用药,就应该由具有病相关治疗产经验的医生对暴露者服药后情况进行监测,主要监测药物的毒副反应。最基本的监测指标是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在开始服用药物前,最好做一次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肾功、肝功、常规、血生化指标、肌酐等相关指标在内的基线检查。一般在服药2周后开始监测,以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监测。如果监测结果出现停药或换药的指征,应立即停药或换药。
(三)咨询和隔离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就暴露后可能对本人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咨询,包括感染HIV的可能性、预防性用药的重要性。在尚未证实该职业暴露有导致暴露者感染HIV的情况下,在至少6个月内应该将暴露者视为可能的HIV感染源加以预防:如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暂缓怀孕,停止母喂养,避免与他人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接触或交换。
空城心
在我国,作为一名医生检测出病,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除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面会提到。
一、检验阶段
在我国,在医院检测AIDS这事,和在医院检验血一样,是直接到检验科去拿检验单的。
医生怀疑你可能是病病毒携带者,开个单子给你去抽血检查。检查出来你有,你会被带进检验科的一个小房间,由专门的病病毒检验医师(不是给你开检验单的那个医生!!)告诉你,你体内可能有病病毒。这时,不会开单医生。
你没有看错,是可能!
病病毒携带者(再次注意,不是病患者)的确诊,医院检测出阳性之后,还需要再次将血送到疾控中心再次详细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确诊你是HIV携带者,总共需要大约六七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外加至少半个月的检测时间。
疾控中心检测之后,你还是到检验科,自己找之前和你谈话的检验医师,确认再次检测的结果。如果你不幸了,检验医师将确诊报告单拿给你之后,会让你拿着确诊单去你所属的疾控中心报道。然后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任何医院的任何医生的什么事了。注意:这里是对于患者!对于患者来说!
以上情况只针对大型正规医院。不包含疾控中心。而一般疾控中心,或我前面提到的艾培中心等NGO场所,全部都是可以匿名检测的。
AIDS属于我国传染病上报病种,那只是你医生的事,和患者无关。就是说,开检测单的医生会在患者确诊之后收到相关科室发下来的上报表,然后需要该医生将患者在您处就医的各类信息填上:如名字、为什么会怀疑到是AIDS、感染途径之类的。
至于开处方、医嘱、就医建议就更与这位医师无关了。
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在拿到确诊报告单后,大多数都躲在医院的某个角落哭,并且不会再返回去找开具检测单的医生。
即使患者拿着检测单回去找到这位医生,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比较好的医师会告诉患者这位医师所了解到当前病治疗的一些情况;
而大多数医师采取的态度是:“It's none of my ” ,既然查出来了你是这个病,那我真的给你看不了,你去感染科吧!
上面提到,是患者个人去取确诊报告单的,而患者就医挂号的时候,一般就只填一个姓名,所以,患者拿到确诊报告单时,基本上都万念俱灰了,医生怎么可能知道上报表要求医生填写的各种信息。
而上报表是上报给当地的疾控中心的,真的不关医生什么事。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HIV携带者已经进入了病病期,无法自行去取化验单。(大家都知道病是杀免疫细胞,想象一下,你体内的基础免疫细胞可能一个都没有了,会很容易感染很多病,患者会多虚弱)。所以,此时就不只是医生是否会告诉你未婚妻的问题了,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特殊情况:
a 护士、医师各种嫌弃你,消极治疗你,冷眼热讽你,要把你赶走;
曾经遇到一个患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因鼻腔肿瘤就医住院,最后检测出HIV,被医院各种嫌弃间接赶出去,而这事是发生在2022年。
b 陪你就医的家属拿检验单的时候知道了;
而就我看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活命,患者自己的隐私权真的太次要了,而且也轮不到医生去做决定。
二、上报阶段,即疾控中心阶段。
疾控中心也完全不会单位、家属。
疾控中心收到上报表后,疾控中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a 定期与HIV携带者联系,让其到疾控中心免费进行CD4检测,以了解HIV携带者的病情。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分割线————————
有必要普及一下HIV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的概念。
HIV携带者就是体内有HIV病毒,但各种特征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没有进入病发病期,不属于病患者。
判断是否是病患者,主要依据是两个:
1 CD4(可以理解为免疫细胞个数)
2 病毒载量(类似于你体内一滴血里面有多少个病病毒)
当CD4低于某个值,病毒载量高于某个值,你就是病患者了。
————————分割线完——————
b)对HIV携带者进行安全健康教育;
c 对HIV携带者进行心理、物质帮助。
心理帮助大家都明白。物质帮助是指,符合某些条件的HIV携带者可以获得国家、某些基金会提供的物质救助。
例如:救助某个贫困HIV携带者上大学的费用、HIV携带者第一次领药时的车马费等等;
d 对病患病者发放免费治疗药物。
大家没有看错,目前我国治疗病的药物大部分是免费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疾控中心是非常需要国家 、各种病防治基金会的资金援助的。而“家属、单位”这种事与疾控中心的工作是相违背的。因为:
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病的传播。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病情的病病毒携带者,你疾控中心在他的生活圈子当中宣传开了,你就不怕他蓄意传播病么?
在志愿者的工作中了解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初武汉某个区的疾控中心因为联系不上某个患者,就开着疾控医院的车到该患者的住所去找这个患者,给这个患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然后这个区的疾控中心连续几年的评比当中最低,对口的基金会盯得更紧,很多该区的HIV携带者通过各种方法转区之类。而疾控中心不是只有病防疫科一个科室,违背患者意愿做“家属、单位”这事,带来的影响是对整个疾控中心,而不是你一个病防疫科的。
三、治疗阶段
目前我国治疗病患者主要有两个途径:
1、某些省份采用让患者在所属的疾控中心进行治疗;
2、某些省份是省内的所有疾控中心委托某家传染病医院,由该医院集中治疗;
治疗时,主要涉及的环节:
a)开药:医师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开药。
体检主要是体检患者是否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因为进入了病病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感染一些易传染疾病,如肺结核、弓形虫病等),如果有机会性感染,先治疗机会性感染,再治疗病。而治疗机会性感染,传染病医院基本上都是可以应对的。
此外,开药是有固定处方的,就是尾酒疗法。所以即使是疾控中心的医师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的。而委托传染病医院这种情况,也会有该医院的专门诊疗病的科室来进行处方、检查。不会像普通人就医一样,一个科室看很多种病。
b)领药:在疾控中心的领药窗口 or 传染病医院诊疗病科室的领药窗口领药;
是的,你没有看错,即使在医院治疗,你也不会到大厅里面的药柜上去领治疗药物。而诊疗病的科室会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在该房间内领药。
穿一个小故事。某个患者在就医的时候看见了熟人,而这个熟是来看病。在被熟人发现之前,该患者问感染科的护士要怎么办,这个护士说:“随你。你想让他知道你也是一个感染者,你就告诉他呗!不想让他知道,你明天再来也一样。”于是这个患者就跑了,第二天再来看。aware天猫
所以,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
优质医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