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毳高级会计

想念越深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915

首页> 会计职称> 张毳高级会计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的背叛我变成了恶魔

已采纳

2021年辽宁正高级会计师评审公示通知,85名申报人员通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1年11月2日至11月8日)。

2021年福建省高级会计师考试于5月15日结束,考试之后就是紧张的等待成绩阶段。高级会计师考试采用“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参加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合格成绩单,3年内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有效。

合格标准

各地区、各中央单位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在全国会计考办确定的使用标准范围内,确定当年评审有效的使用标准,并报全国会计考办备案。

成绩管理

参加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会计考办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该证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高会考试合格成绩三年有效,要求在通过考试三年内通过评审,假如通过了,就是高级会计师,永久有效。假如没有通过那第四年要重新考试,然后继续参加评审。

34评论

接下来就是见朕骑妓的时刻

(一)申报人提交的材料须真实有效。

(二)材料的种类及份数。

1.申报表原件3份(三个公章、两个骑缝章齐全)。

2.申报论文1篇(如论文已经发表,须同时提供其公开发表资料原件和复印件各1套)。

3.申报表中“主要获奖情况”、“主要发表论文、论(译)著情况”栏填写内容相对应的资料(申报人业绩成果须与业务工作相关,担任现职称且2009年12月31日以后取得)原件和复印件各1套,并按顺序装订整齐。集体荣誉可提供证书照片或相关证明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上述材料2、3中公开发表资料为期刊、著作的`,其复印件须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

4.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上述材料2、3、4中原件经审核后当场退还。

5.除申报表所贴照片外,另附近期同底版二寸彩色免冠照片2张(背面写清姓名,为避免丢失或污损,建议装入小塑料袋)。

(三)材料装订要求。

评审材料每人两袋,将以上5项材料按顺序分别装入两个牛皮纸材料袋中,其中材料1、2、3装入第一袋,材料4、5装入第二袋。封面分别粘贴从申报系统中打印的“申报材料目录表(一)”和“申报材料目录表(二)”,并如实填写。

(四)论文要求。

1.论文应为申报人独立撰写(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申报论文),不存在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否则取消申报人答辩资格。

2.论文应为工作研究类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和发展趋势有独到见解,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可以是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的,可以是基于申报人独立发表过的文章进行适当修改的(按已发表文章填写申报表,并在论文封面和申报表备注栏说明),也可以是为申报职称专门撰写。

3.论文应紧密结合申报人担任现职称以来所从事的会计管理工作及专业特点,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论文应避免题目过大,或泛泛而谈。

4.下列材料不得作为申报论文:宣传报道稿件、会议发言稿、会议简报、资料介绍、考察报告、项目报告、教材、毕业论文、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经济技术类报告、译文、工作计划、章程、办法以及事务性、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方案等。

5.编写要求。

(1)论文中引用的文字、数据应采取加注方式,并在参考文献目录中注明原作者、原文章名称、出处、页码、日期。

(2)论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面注释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

(3)申报论文须用A4纸单面打印、装订,并按照编写格式中的项目顺序装订。

(4)论文摘要字数要在200字至300字之间,正文字数在3000字至5000字左右。

6.编写格式。

(1)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课题的专业方向。如论文已经发表,应在封面题目正下方括号注明论文发表的杂志、期刊或专著的名称、期次(或日期)、页码,更换标题的应同时注明原标题)

(2)目录

(3)摘要

(4)绪论(说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5)论文主体

(6)结论及建议

(7)参考文献目录

(8)封底(可用A4白纸)

79评论

耀眼的女神

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高校会计制度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挑战,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文提要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这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防范会计部位风险的思考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新年伊始,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就爆出惊天大案,其涉案金额之巨、策划之周密不仅让社会公众为之震惊,亦让银行界为之惊愕。自此之后,中国银行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大案要案接踵而至——1月21日,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爆出600万美元银行资金挪用案;2月22日,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存款蒸发案被公之于众;3月24日,内蒙古银监局公布农业银行包头分行1.1亿元违法经营案件;3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清丰县支行一员工投案自首,揭出该支行4名员工挪用公款700万元购买体育彩票案……

由于发生的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国家银监会发出了防范会计部位风险专项治理检查的通知,建设银行总行也发出了《关于开展严格会计规章制度、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大检查的通知》。这次检查,是在发生重大违规案件后开展的。建总行在《通知》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次检查目的是“通过对会计相关业务和岗位的排查,发现案件苗头和内部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隐患,加强和改进会计管理制度和手段,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案件的发生,确保全行资金运营的安全,从而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声誉,为全行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通过这次检查也是为了达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效果。这里的“亡羊”指的是银行资金损失,“补牢”指的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一、二次专项治理检查是远远不够的。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实现预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试图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内部控制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在美国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以及 1947年发布的《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出于改进审计方式,以及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然而内部控制思想与内部控制权威性定义的出现,却不是同时产生的。

(一) 内部控制思想的出现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内部牵制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中去。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方法是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而大约在公元1300年至1500年文艺复兴期间,由意大利商人发明的借贷记账法,要求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记录,则是通过不同账户,对同一笔业务进行控制。

通过上面所举的内部控制最初产生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与会计或者说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发生,因为会计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要件,如:账户、金额、记账方向、发生时间等,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准确地、同时成本较低、劳动付出较少地描述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正如此就奠定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地位。

(二) 内部控制概念的进化

如前面所提到的,内部控制名词和思想在1947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对内部控制的完整定义却是在两年后的`1949年才做出。其后,随着会计、审计实践的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内部控制定义先后做出了多次重要修订。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一个著名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一般也称为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 委员会公布了该报告的修改版,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并得到了权威机构如美国审计署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大力支持,成为目前各类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南。

参考资料:

[1]何林详,《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财政部会计司,《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7年

[4]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5]唐雅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参考》,2001年第4期

[6]王伟东,《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北方经济》,2001年第6期

[7]戴斌,《会计的监督职能不可弱化》,《建设银行报》,总第1719期(出版日期:xx-06-17)

[8]罗俊明,《基层行经营风险的防范》,《建设银行报》,总第1177期(出版日期:2002-09-09)

[9]闫庆峰 李力,《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建设银行报》,总第1350期(出版日期:2003-07-28)

[10]景莉 张曼,《加强内部控制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建设银行报》,总第1378期(出版日期:2003-09-15)

16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