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6041
短夏南橘深秋北栀
没有错,因为依据新准则,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使用净额法,也就是用政府补助来抵减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要借“递延收益”,贷“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出现在贷方的原因。
有梦缘
净价法就是事先假定客户会在现金折扣期内付款,如果顾客在折扣期外付款,对于卖方而言,是将现金折扣做为理财收益,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1.销售时,先将现金折扣确认为财务费用 DR。应收账款 45 080 ((400*100-800)*1.17-784) 财务费用 784 ((400*100-800)*0.02) CR。营业收入 39 2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 6 664 本笔分录中,因为按净价法的要求应在收入实现时将现金折扣确认为财务费用,故应收账款=39200+6664-784=45080;因题中注明“计算现金折扣的基数为不含增值税的实际成交价格”,故现金折扣=400*100-800)*0.02=784; 2.假设客户1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即现金折扣部分应做为财务费用处理,因销售时已予以确认,此时不再确认,故做以下分录: DR。银行存款 45 080 CR。应收账款 45 080 3.假设客户超过10日,不超过20日付款,可以享受1%的现金折扣,此时,应将未发生的现金折扣做为理账收益入账,同时调增应收账款,做以下分录: DR。应收账款 392CR。财务费用 392 ((400*100-800)*1%) 4.假定顾客在20日以后付款,则不再享受现金折扣,应将未发生的现金折扣做为理账收益入账,同时调增应收账款,账务处理原理同3,不再赘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许你共话桑麻
政府补助净额法的会计处理总额法和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费用的扣减;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随着资产的使用而逐步结转入损益。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所补偿费用的扣减。简单的解释就是用补助冲减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反映长期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这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取得政府补助,根据其用途,会计上区分五种情形处理:
1、指定购建长期资产:冲减该资产账面价值;或者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分期结转营业外收入。
2、补偿以后成本费用损失,且此补偿属于日常活动:先计入递延收益,分期冲减成本或者计入其他收益。
3、补偿以后期间成本费用损失,且此补偿属于非日常活动:先计入递延收益,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4、补偿已发生成本费用损失,且此补偿属于日常活动:冲减成本或者计入其他收益。
5、补偿已发生成本费用损失,且此补偿属于非日常活动:计入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