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不是我不饶而是你不要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67

首页> 会计职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分爱七分赖

已采纳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cial Acconunting,CF)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等三个文件中。就西方会计学界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事得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提出的名为“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SCOPEANDIMPLICATIDNSOF CONCEPTUAL FRAMEWORKPROJECT)的研究计划中指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88评论

他会发光她会散光

资产属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不动产即固定资产。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资产的会计确认:

确认从理论上看,最严格的资产确认程序,应该是从资产的定义出发,确定资产的最本质属性,然后,根据这一本持属性的要求,建立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例:首先,未来的经济利益”构成了资产的本质要求,任何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的内容,都不能被确认为资产。

这样,会计上的一些递延支出与待转销损失,就不应该作为资产的形式出现;其次,资产还应与特定的主体相联系,如某项未来经济利益不能被该主体所拥有或控制,它也不能作为该主体的资产。

这就将一些公共性资源,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第三,任何资产,都应该是企业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

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商誉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当然由于资产的定义目还不统一,因此,资产的确认标准,也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

132评论

葵唇

2006年,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私人公司财务报告改进委员会”(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 committee,PCFRC)。2008年,FAF(美国财务报告基金会)对现有准则制定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反思,建立了“准则制定程序监管委员会”(standard-setting process oversight committee)。2009年,FAF受托人理事会开启了一项全国范围的“聆听之旅”,听取并了解各类团体对独立准则制定程序和影响财务报告的关键问题的看法。2009年12月FAF受托人理事会与AICPA、州会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NASBA)联合建立了私人公司准则制定的“蓝带委员会”,2011年10月4日,FAF发布了一项计划并提请公众评论,建议成立一个全新的,有权确定美国私人会计准则改进项目和投票委员会――“私人公司准则改进委员会”(private company standards improvement council,PCSIC),广泛听取意见。2012年5月23日,FAF在收集和考虑公众意见后,宣布了一项推进和优化私人公司财务报告的最终报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私人公司委员会”(private company council,PCC)代替现有的PCFRC的职责。

132评论

捂着心说不疼

会计确认在西方早期的会计文献中就有论述,但至今对会计确认作出最具权威性定义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该公告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该公告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的确认标准。凡符合四个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这二个前提下予以确认。标准是: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性———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会计确认标准作为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特征,是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得以运行的有力保障,凡符合标准的会计事项被确认为相应的会计要素并纳入财务报表中,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信息则被摒弃在财务报表之外。这些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度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2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传统会计确认模式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批评,会计确认模式面临创新的压力与挑战。美国证券交易会(SEC)委员StevenMHWallman认为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那些潜在的相关项目由于不符合确认标准而被忽略(通常是由于可靠性原因);第二,由于计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越来越无用的项目却依然包含在报表当中;第三,人们并不总是清楚为什么一些信息包含在财务报表当中,而其他信息则被排除在报表之外”。

18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