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成绩不好吃

我不想浪费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274

首页> 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成绩不好吃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选择性格

已采纳

当到地人事考试中心作登记,四川是12月15号截止,新疆的差不多,申请复查要赶快。2012年全国会计职称考试成绩公布添加时间:2012-11-30 10:53:00文章来源:四川省会计学会阅读次数:10257次 经过财政部门的精心组织,认真评阅,2012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阅卷工作顺利结束。本站经四川省财政厅授权,特将考试成绩对外公布,考生可到此查询。如考生对考试成绩存在疑问,请在12月15日前到报名所在地的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查分手续。

64评论

脱俗神经病大众女神经

中级会计考试考查的内容确实是比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第一年的时候我也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时间方面的规划,一科都没及格,有点儿受挫,本来不打算考了,但是跟我大学同学聊起来这个,他当初一个不思进取的“学渣”都一次考过了,我就觉得二战了。 我用了他给我推荐的《应试指南》和南文文核心800题的网课,学起来确实跟第一年的感觉不一样了,特别是南文文网课给我的感受和提高最大,每次基础学完,可能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导致我可能就有点儿一知半解的,不过在跟着南文文学习以后,知识点结合着实际的习题,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很快就理解了,并且在实践做题上也得到了提升,非常有效,备考的时候,不要把这个课单纯的当做刷题课。 我现在是觉得,可能普遍考生都是用网课学习的,但是差距就在于,一个好的网课,里面的老师能够对考生进行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不但学会了考试的内容,还掌握了考试的方向,这才是考过的关键。

69评论

以单薄

没有。重新报考。

中级会计的成绩合格标准很少发生变化,目前,2019年的官方信息尚未公布,同学们可以参考2018年的成绩合格标准:《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满分100分,合格线60分,《财务管理》科目满分100分,合格线60分;《经济法》科目满分100分,合格线60分。

中级会计考试注意事项

在答题过程中,如果考生遇到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或突然忘记知识点,可以先标记,然后在完成所有问题后再回答。抓紧考试时间,不要因为想得太久而忽略时间。

如果考生因意外情况迟到,应该保持安静,耐心地询问监考人员是否可以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只有在监考人同意后,才能进入。不得与监考人发生冲突,影响他人的考试。一般来说,如果考生在考试开始后30分钟内没有到场进行电子报到,将被视为缺考,不允许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详情请参考考场的实际规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级会计考试

164评论

凉心烫手

考中级会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针对上班的考生,应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每天应保证2个小时的学习,学习时要专注。不要因为贪多而不能扎实掌握知识点。

2、针对在家备考的考生,每天应尽量上午学习知识点,将知识点吃透。利用下午时间进行习题训练。知识点与习题应该融入到一起。

3、重要的步骤就是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首先需要研究中级会计考试的相关内容,考试科目、要求、时间、热点内容等。

4、研究之后,就需要开始制定学习计划,计划需要做的比较细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需要完成的内容都需要一一写明,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跟进,可以帮助自己梳理结构,顺利备考。

5、接下来就是有步骤的进行预习、复习和练习,通过完成计划内的步骤,对书本、考点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有效。

60评论

暖入心

失败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放平心态,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充,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补充自己的知识

165评论

怎么说放弃

中级会计在2年内通过即可。但是需要不能将计划推到2年完成,这样有很大风险会超过2年的时间过3科。所以如果是重新备考可以直接准备三科,第一年先冲一冲,中级最难的会计和财管,所以重心也要放在这里面,多听知识点,反复练习。考前多练练真题,同时也要把握好时间。

160评论

都怨你

没事,明年再来吧,这个有什么办法啊。继续复习,继续扎实,来年就过了。

141评论

纵没太多

正常来说,想要申请成绩复核的考生需要向所属地区的相关负责机构提出查分申请,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复核。请考生以各地财政局或考试部门具体规定为准。

想要成绩复核的同学,一定是公布成绩与预计有出入,一种情况是和自己预估的分数差距较远的考生另一种情况则是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但是离合格分数很近的考生。所以考生如果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有异议,就可以关注所属地区的具体规定。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注意事项

报考人员应仔细耐心阅读相关文件,确认本人符合全部的报考条件。缴费确认后,将无法办理退考和退费。

中级会计师报名实行承诺制,报考人员应对自己提供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报考人员不能用他人身份报名。否则,由此引起的纠纷,由报考人员承担全部的责任,报考人员必须使用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明报名和参加考试。无论境内或境外报考人员,均不得使用护照报名和参加考试。

14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