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4014
天涯携手
(一)自创商誉如果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以目前各国及国际组织相关会计制度来看,会计实践中确实尚不具备对商誉进行计量确认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商誉的形成期比较漫长,它不是企业刻意创造的产物,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产生的,由于无从归集而没有意识到商誉的存在,因此商誉确认的时间难以确定。第二,现行准则确认的商誉,主要是因为合并而取得的所谓“外购商誉”,它是一种经过特定时点的产权交易,使它的金额可以可靠计量,从而进行确认和报告,但按照以上分析,既然商誉不能从外部购买,对它的计量和确认也就_从谈起。(二)负商誉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1)确认为递延收益,即将负商誉全部确认为一项递延收益,并按系统的方法在确定的期限内摊入各期收益。(2)确认为当期损益,即将负商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将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入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决策相关性。(3)确认为资本公积,即将企业并购视作资本交易,并将负商誉绕过收益表项目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4)将收购成本低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先按比例调减购入的各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若有余额的,再将其余额确认为递延收益或当期损益,并在确定的期限内将递延收益进行摊销。(三)商誉的计量直接计量法立足于商誉“超额收益能力论”,是将企业未来超额收益按照一定得折现率折现的现值作为商誉价值的一种计量方法。间接计量法是以“总计价账户论”为基础,通过计算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与企业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其中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可以用并购企业支付的收购价格来代替。认为,商誉的计量方法可以适企业的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刚自创出商誉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商誉没有进行过市场交易,所以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市场价格对其价值进行衡量,这时,要对自创商誉进行计量,就可以采用直接计量法。锦绣·中旬2020年10期
醉酒才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两次投资都产生正商誉,那么无可厚非,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
2、如果两次投资都产生负商誉,那么第二次投资时直接将产生的负商誉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对于第一次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时,将其产生的负商誉通过留存收益反映;
3、如果第一次投资产生正商誉,第二次投资产生负商誉,则第二次投资时确认的营业外收入也应该是综合考虑后确定的,对于第一次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时,由于产生的正商誉,所以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如果是负的,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4、如果第一次投资产生负商誉,第二次投资产生正商誉,则第二次投资时直接将产生的正商誉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但是在对第一次进行追溯调整时,需要将第一次投资产生的负商誉通过留存收益反映,这时就需要综合考虑第二次的正商誉的反向影响,应该用负商誉-正商誉=负商誉余额,将这个余额调整留存收益。即: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确认为负债
第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是将负商誉确定为负债。在被并购企业经营不善等不利因素出现时,会导致未来经济收益的减少,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买企业正是对未来经济收益减少的补偿;
因此,负商誉基本符合负债概念和特征,并可在并购的时候根据具体原因列为各种负债项目,如应付下岗职工安置费等,当发生相应费用时,就用该项目冲抵负商誉,直至所剩下的负商誉为零。
采用该观点的会计处理中对交易成本低于被并购企业公允价值差额处理方法是将其处理为隐性负债科目增加,并标为负商誉。当发生相关费用时,负商誉抵扣费用;
即记入“隐性负债——负商誉”。但是,确定为负债只是考虑了购买成本低于公允价值差额中隐性负债部分,没有考虑资产公允价值高估的部分和负商誉部分,这样会高估资产和负债,最重要的是没有考虑对负商誉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所以并不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商誉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