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越有保障吗

原谅我忘了你的最初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7721

首页> 金融从业>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越长越有保障吗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随时离开

已采纳

一定要选择一个有资质的,也应该选择一个实力比较强的,应该选择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还有就是从事这个行业时间比较长的人。

24评论

不再拥友

应该选择一个比较诚恳的人,是非常靠谱的,在遇到任何问题,对方都会给自己进行相应的解决。

164评论

不为来生

靠谱的基金经理不在于每年业绩有多高,最重要的是该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稳定,不能发生亏损,有亏损的经理尽量不要。以十年为考察期,金融危机期间允许亏损,但不能连续亏损多年,连续两年亏损的经理最好不要,发生亏损可以理解。总之一句话:长期盈利极少亏损的经理比较靠谱。

购买基金前,首先要看的就是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基金盈利情况。

先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5年以上的基金从业基金最佳。例如:一位2012年前进入市场的基金经理,经历了2013年低潮,又有2015年高峰,算比较完整的经历了一个股市波动周期。

其次看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优秀的基金经理,运营年限越长,投资回报率越高。当然不是越高越好,衡量一下运营年限和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净值走势和沪指走势,如果是精选基金有没有跑赢大盘,追踪指数有没有跟上超越板块。

最后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多去关注一下基金经理的公开消息,有没有明显的负面新闻,在公开媒体发布的投资研报。有很多基金经理为博眼球,会出现一段时间观点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一下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激进还是稳健操作。

2015年股市走牛,不少年轻基金经理纷纷入市,那一年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的业绩都惨不忍睹,买在了最高点。刚才去翻开了一下基金业绩排行,发现一个看名字就知道这一年很赚的基金净值居然亏损,点开发现是2015年4月设立的(买在了最高点),默哀一下,如今大概率能回本了。

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是,买了基金就不需要关注了。其实是不对的,购买基金以后,也要关注一下基金经理的动态。推荐如果想投资基金, 尽量选择与自己风格类似的基金经理。

6评论

温酒拌茶

就现状而言,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年轻基金经理上岗,掌舵基金投资已经不是普遍现象。一直好的基金,在没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手中,不出两年,就已经物是人非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直接关系到基金的健康成长。甚至很多投资者疑问在更换基金经理后是否应该更换基金。国内国外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比较      在国外,基金经理被视为“银发行业”,担任的年限越久越“值钱”。市场的历练是一位合格的基金经理必须具备的资本。管理年限10年以上才是优秀的基金经理。而在国内,基金行业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要宽松得多。大批缺乏足够实战经验的年轻的基金经理正占据着这个职位的一大块比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内地现任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日期只有约588天,44%左右的现任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还不到一年,只有近28%的现任经理可以够上“任职期限两年以上”的标准。而任职年限超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更是凤毛麟角。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与投资者的信任度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往往会把基金经理看做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历史业绩标志着他能给这只基金带来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因此,在投资价值的评估上,投资者通常会将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与自身的信任度紧密联系起来。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越长,历史业绩越突出,投资者赋予的信任度就越高。      面对年轻基金经理手持的基金,就算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投资者也会掂量掂量这里面的含水量有多少。所以,对于基金经理一职,从业年限越长,受投资者的亲耐程度越高。为什么年轻基金经理比例这么高?      1、国外的基金经理年龄普遍高于国内的一个客观原因在于中国的基金投资市场起步较晚。我国基金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短短20几年的初级发展时间内,基金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任职年限长的基金经理不多。      2、另一方面,基金行业从业人员新陈代谢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基金经理的更换速度可想而知。随着金融理念在社会的拓展,年轻一代人对于投身基金的热情膨胀,自然在数量上压过了年老一代。      3、此外,基金经理每天工作时间长,有很大压力,基本的工作包括每天早晨开会,研究市场的各种议题;平常有时间,一定会去拜访许多上市公司或行业;每个礼拜还要参加内部会议以检讨市场总体形势及个股的选择问题,并不定期地去听券商的分析报告。强大的生活压力让很多资深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或者被迫转业。

111评论

幕晚

选择信用非常高,经验非常充足的基金经理是最靠谱的,因为这种基金经理对股票的了解是非常丰富的。

1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