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0468
清蒲混风
1. 教师资格证 教师考试 试卷内容一样吗
这个是会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资格证的考试是省部统一的,不会由地方出卷。而在编回考试就看你考的是哪地方的答编制,题目和考试的内容一般由当地拟定。打个比方,你若考初中老师的编制,考试的内容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课。特别是专业课,有可能可大学的知识,也有可能考高中的知识,甚至还有可能考初中的内容,也有可能是杂揉在一起,这个就要看当地是什么情况了。专业课占的分值比重最大,所以这个不能马虎,你可以向当地以前考过试的朋友去打听具体考哪些,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觉好就采纲吧,呵呵
2.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试卷全国一样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不是全国统一的。
2018年后除了新疆,内蒙古, *** 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
(2)老师资格证书考卷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教师资格考试。
目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
3.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全国的试题都一样吗
目前浙江、湖北、河北、海南、广西、上海6个全国统考区,试题是一样的。山东省今年下半年也将加入此行列。要看你考哪个等级的教师资格,本科日语应该考中学的教师资格。笔试科目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科目是日语的试讲。复习资料,目前统考区多数人在使用中公编写、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与考试科目名称相同的图书。
4.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是不是全国都统一的
是一样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大纲。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考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标准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的依据。
(4)老师资格证书考卷扩展阅读:
笔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 《保教知识与能力》2 科;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 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 科;
初级中学、普通高 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 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3 科;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 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 学能力》3 科。
笔试题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采用多种类型试题,强化能力考核。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5. 我对我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有疑义,怎样才能看到试卷
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是不可以查看试卷的,考完试以后,只能查询成绩,不能查看试卷。
如对考试结果有疑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考区招考办提交《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复核申请表》提出复核申请,由省招生考试院集中报送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复核。工作人员在受理复核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向考生回复成绩复核结果。
(5)老师资格证书考卷扩展阅读
1、客观题科目原则上不查分。(参加考试但成绩为缺考的除外)
2、主观题成绩复查仅复核有无漏评,计分、登分是否准确,是否有违纪记录或其它异常情况等,不对试卷进行重评。
3、对勘察设计各专业和注册建筑师有关科目采用答题卡作答后对合格人员进行复评的科目,只受理进入复评人员的复查申请。
4、复查程序。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考生在成绩公布后30日内向当地考试机构提交书面复查申请,各地人事考试机构汇总后报人社部考试中心,人社部考试中心汇总后交有关部门进行成绩复核,复核结果由各地人事考试机构反馈考生。
5、各省组织评阅的科目,由各省负责成绩复查工作。
6. 全国统考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试卷是送去哪儿改卷的
全国统考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试卷是各省统一阅卷的
7.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简答题评分标准是什么急需!!!
不要惜字如金,但是也不用长篇大论过于铺张。简答题只有5分左右内,你要根据它的分值来答题,容每一点用简略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得分。例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大类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不、住所等。二、安全需要。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三、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四、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五、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8. 教师资格考试全国试卷统一吗
参加国家统考的试卷是一样的,不参加统考的省份试卷是不一样的
教师资格证版考试试卷分统考权地区和非统考地区,统考和非统考试卷不同。(统考地区: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其余为省考地区)统考试卷:由全国制定统一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省考试卷:教师资格证考试采取各地区自行组织的形式,各省自己命题,没有指定辅导教材,考试时间各地不统一。
9.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哪里有
淘宝,京东,闲鱼
10.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结构是怎样的
每个学科题型不一样,综合素质都是选择题 材料题 写作题。其他科目均不一样
冒险游戏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看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奴隶社会初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王遵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己经基本形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丁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化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库姆斯、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教育(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古代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言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言学衰微,私学大兴:孔子私学的规模蛀大: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硌式:一直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含种姓;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剃•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古代埃及。古王国末期己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古代埃及设置量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以法为教”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地位比较低下阶层的子弟7—12岁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贵族阶级子弟不送子女上学,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担当,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其次是骑士教育.骑上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弄风雅的素养。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道统性。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翻.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3、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它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启发诱导;强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殆”即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先秦时期.墨翟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 三个途径。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热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两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关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代表作是《政治学》。(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料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性首先是指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是说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三是说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的“泛智教育”。启蒙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首先是法国的卢梭.他的代表作是《爱弥儿》.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贼力量。进入近代.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一方而.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认为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主要地位.他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也描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I)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809-1833年间,他一直在柯尼斯堡大学继续康德的哲学讲座.讲授教育学。 1835讲.他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莫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得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史生长,教育是经脸的改造或改组,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2、1 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练习与思考(一)一、单项选择题I,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蜂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2、狭义的教育通常指(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救育不再局限于学技的围墙之内”是哪一种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思潮D、素质教育4、下面关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强化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强化 5,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的特点中,“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指的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民主化C、教育的全民化D、教育的多元化6、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我国的()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7、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A、《论演说家的敦育》B、《理想国》C、《爱弥尔》D、《政治学》8、在教育史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教育家起()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9、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杜威10、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潮被称为()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1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福禄贝尔12.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洛克13、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三礼”14、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与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那么四书指的是()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学记》、《中府》、《论语》、《孟子》C、《大学》、《中庸》、《春秋》、《孟子》D、《诗经》、《论语》、《春秋》、《大学》15、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论》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学》二、填空题I、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 》中有充分的反映。3、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其教学的基本科目的是 4、《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5、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6、杜威的《 》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7、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形成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它其体表现为以教师、教材和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8、古埃及学校中设置最多的是 学校。 9.教育学是一门以 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 0. 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三、简答题l、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I.B2、C3、C4、D5,B6、A7、B8、A9、D10.、C11、BI 2、C13.C14、A15、D二、填空题1.学校系统2,论语3、礼、乐、射、御、书、术4,大教学论5、爱弥尔6、民本主义与教育 7、课堂 8、文士9、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10、凯洛夫第二章教有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影响,并对这此因素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神I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4、教有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二)教有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藉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要忽视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以为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因此“教育救国论”的思想是错误的。 二、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2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也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休系、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人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肤的水平直接相关。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筹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中勾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现象。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因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没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利,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I)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住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2)教行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尤其识高等教育们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其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2、人力资本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就是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成性工作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科学的轨道前进。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我的温度温暖自己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关于各地招教考试学科知识内容的相关信息,请登陆河南教师资格网进行查询,站内有最全面的教师招聘类图书推荐,还有各科专业知识分析与归纳以及历年真题下载,在线咨询问答等等,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我拿明天赌青春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6上半年春季福建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内容如下:
面试试题分备课(或活动设计)试题和规定回答问题两种:
备课(或活动设计)试题的确定:考生在备课前登录面试测评系统,计算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道试题并确认。
规定回答问题的确定:考生在试讲(或演示)前,考官在面试考场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后确定的。
时间分配:
抽题备课准备20分钟(幼儿园活动准备20分钟),试讲(展示)、答辩20分钟。
您也可关注福建教师考试网 ,将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公布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考试真题、面试技巧、面试辅导资料等,也可加入福建教师考试交流群与群内学员时实互动,祝你考试顺利。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优质教师资格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