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6
浏览数
16259
我爱你十年如一日沉淀所以放手给你碧海蓝天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今年的社会工作者报考人数已经高达90万,再创历年之新高。这个工作到底有什么值得数十万人去报考?
其一,薪资补贴是人们报考该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国家下达的政策,对基层的百姓督促执行。工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的上班工资,职务年限给予的补贴,每个单位会根据个人的情况下发一些奖金,再加上其他的优惠待遇。尤其是在当下很多公司发不出钱的局势下来看,每个月能够拿到稳定甚至是超出的工资对于人们而言已经相当不错。
其二,国家的编制单位会对拥有社工证的人给予放宽政策。
考个事业编或者公务员的小伙伴都清楚,公务员的报考年龄绝大多数是不会超过35周岁的,有的还把要求限制在30周岁以下。这对于那些想考国家编制单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年龄上的限制。而如果考取了社工证的话,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年龄条件可以延长到四十周岁。再加上有一些地方会对拥有社工证的人笔试成绩进行加分,所以在这大环境的压力下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社工证。
其三,未来能够选择工作的机会比普通人更多。
考取社工证不仅仅能够加分,这也是对能力的一种考验。社工镇里面考试的范围,内容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你对于一些事情的处事态度,解决方法。而许多公司就紧缺这种面对问题灵活易变,且能够想出解决办法的人才,自然而然,你就比普通人拥有更多可以选择工作的机会。
如果抛去所有的外在因素不看,考取该证也是对你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不要停下学习的步伐,无论是考取社工证,还是其他的证,在学习这条路上,我们要一往无前!
Dummer浅时光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考生功的话对于这些年轻人后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考取成功也就是参与到了这方面的事业,对于后续的发展也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更有利于自己后续的发展和进步。
单纯终究敌不过做作
2022年《社会工作者》报考条件是什么?社会工作者的报考条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汪兄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符合相应等级社会工作师报名的具体条件。社会工作者一共分三个级别,满足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社会工作者资格证报考条件是什么
社会工作者的报考条件
(助理)社会工作者: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取得社会芦粗工作专业大专学历,困哗袭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中级)社会工作者: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
5、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高级)社会工作者:
根据《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第十二条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热爱社会工作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3、在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后,从事社会工作满5年,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红太狼夫人灰太狼先森
2022年,社会工作者报考人数已经增加到了90万,成为历史的巅峰。一个从前被年轻人嫌弃,只有大爷大妈为主的工作,成为时代的宠儿。这届年轻人钟爱考“社工”的主要原因是招考的数量巨大,考生离“铁饭碗”的距离缩短;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体会到新的人生价值。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社工”招考的数量巨大,考生离“铁饭碗”的距离缩短
从2022年社区工作者招考公考来看,招考人数已经超过35万。如此大数量的招考,与省考、国考、招教考试相比,社区工作者更容易通过,进入国家部门工作。在疫情肆虐频发,年轻人对稳定的工作情有独钟。还有很多年轻人计划先通过社区工作者考试,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其他考试。即使考试没有通过,也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托底。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体会到新的人生价值
社工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社工不仅仅是助人的,社工在助人的时候会提升受助者的能力,促进受助者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受助者一起去解决问题。
三、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1、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社会辅导(残疾适应、危机干预、家庭关系、家庭暴力、儿童照顾)。
2、协助患者处理疾病所致其他问题( 经济援助、就业)。
3、协助患者使用各种社区治疗、康复和公共服务资源。
4、协助患者的康复和融人社会的目标(与患者、家属、医疗人员商讨康复计划、出院安排等)。
5、作为联系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中介。
6、协助精防管理工作。
7、精神卫生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