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心肺复苏技巧

不爱无罪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558

首页> 医学> 执业医师心肺复苏技巧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变逗逼

已采纳

确定是否意识丧失(一拍二喊):先轻拍并分别在双耳侧大声叫喊,看是否有反应。若有,则无需抢救;若无,则先查看口腔有无异物,再用耳感觉有无呼吸。↓用双手以大拇指固定于两侧鼻唇沟,食指和中指固定于耳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下颌骨下的手势将头轻轻地侧向一侧,再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压在舌上,其余四指固定于颏下,向后上牵拉。以解除舌根后坠,并查看是否有口腔异物,若有则用手指快速掏出(若方便,可以用布緾于指上掏,更易掏出异物,只需将容易掏出的异物一次掏出,勿在此浪费时间)。有松动假牙或义齿应取下。↓用相同的手势将头扶正,并以一手压额,一手拉下巴,使下颌骨--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以保证气道通畅)↓(三感觉):用耳贴近被救者口鼻上方以检查是否有呼吸,同时用眼切线方向看胸廓有无起伏),时间约5秒(可口数“1001、1002、1003、1004、1005”时间约为5秒)↓如存在轻微呼吸或心跳,则给予疼痛刺激(用拇指用力按压眶上缘),观察是否有反应。若呼吸心跳停止或刺激无反应,则开始施救。↓如果现场有多人时,用三句简短的话:告明自己身份(告明自己有相关知识或培训,以免抢救失败时造成医疗纠纷);叫人去拔打120(院内则叫主治医师);问有谁懂急救的请进来帮忙。如果现场无其他人,一般先求救再进行施救(因为电除颤的时间对施救是否成功的影响更大)。在下列情况应先施救:被救者是儿童、或为药物中毒、溺水、窒息(因人对于这类人快速施救成功率更高)。↓开始施救:确定地面是否平整和结实,若不是,则转移至适合场地(保证胸外按压的效果)。↓给予两次人工呼吸或面罩-气囊呼吸(气囊挤压时间约为2秒次),再食指、中指和无句指并拢由颏下滑至喉结处,再横向滑至胸锁乳突肌内侧沟,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触诊时间约为6秒(可以数1001、1002、……1006)。若有则继续给通气。若无则准备胸外按压,先向旁人说明“无颈动脉搏动,行胸外复苏(如果在院内还应嘱准备电除颤仪)”↓胸外按压:在双侧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为按压点,以一手的掌根部为受力点,另一手的手掌贴于下面手的手背,手指交叉,双手掌根相合,手掌远端稍上翘。双上肢与胸廓垂直,不能弯曲,以腰部用力按压胸廓。按下与提上的时间比为1:1。按压幅度约为4-5cm(以胸廓呈现明显起伏为准,对于不同年龄应相应调整)。按压速度约为100次分(可以数1下、两下、3下……10下、11、12、13……28、29、30),按压30次后给予人工通气2次,即以比例30:2进行。连续重复5轮(如有多人,应每一轮后换人,以保证下一轮的按压效果),停止两分钟,观察有无反应。若无则两分钟后继续胸肺复苏,或给予电除颤两次后继续胸肺复苏。抢救30分钟后仍未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则可放弃抢救。

167评论

素颜马尾姑娘最棒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对心肺复苏急救(CPR)及心血管急救(ECC)的操作指南进行了重点更新,并在Circulation官网上共发布了7个文件,同时在AHA官网推出了多国语言版本的摘要,内容涉及由调度员指导心肺复苏急救(CPR,DA-CPR)、心肺复苏急救(CPR)期间使用高级气道、心肺复苏急救(CPR)期间使用血管加压药物、体外心肺复苏及先兆晕厥的治疗方法等,知能医学模型选取了部分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心肺复苏急救心肺复苏急救一、建议由调度员指导进行院外心肺复苏急救:2020(更新):我们建议紧急调度中心提供CPR指导,并授权调度员为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提供此类指导。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CPR。2017(旧):我们建议,当需要调度员的指导时,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的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2015(旧):如果怀疑心脏骤停,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进行CPR。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的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理由:尽管所有审查的研究均未表明DA-CPR有明显预后获益,但AHA指南中这一变化反映了现有证据的优势,它涉及多个国家地区成千上万的患者。这些结局提示DA-CPR与OHCA后临床预后改善之间存在关联。此外,DA-CPR可使旁观者实施CPR的可能性提高5倍以上,因此可得出结论,DA-CPR的总体获益值得强烈认可。部分对调度员CPR指导类型的影响进行评估。因此,2015年“调度员应指导呼叫者对疑似OHCA的成人进行单纯按压式CPR”的建议保持不变。二、建议将复苏患者送往专门的心脏骤停中心:2020(更新):如果当地机构无法提供全面的心脏骤停后救治,则应采取区域化的心脏骤停后救治方法,其中包括将已复苏的患者直接送往专门的心脏骤停中心。2015(旧):可以考虑采用区域化的OHCA复苏方法,包括使用心脏复苏中心。理由:循证的全面心脏骤停后救治,包括采用紧急心导管置入、TTM、血流动力学支持和神经系统专业知识,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至关重要。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代表了成功复苏(即恢复自主循环ROSC)与最终生存之间的逻辑临床联系。如果当地救治条件不足,则将己复苏的患者直接送往提供此类支持的区域中心可能是有益的,也是持续救治的合理方法,前提是其可行并且能够及时进行。成人心血管疾病的生命支持一、建议在心肺复苏急救(CPR)期间使用高级气道:2020(更新):对成人心脏骤停进行CPR期间,任何情况下均可考虑球囊面罩通气或高级气道策略。2020(更新):如果使用高级气道,则在气管插管成功率低或气管内导管放置培训机会少的情况下,声门上气道可用于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2020(更新):如果使用高级气道,则在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或气管内导管放置培训机会最佳的情况下,声门上气道或气管内导管均可用于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2020(更新):如果由经过这些操作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医院内使用高级气道,则可以使用声门上气道或气管内导管。2020(更新):建议实施气管插管的人员经常操作或反复再培训。2020(更新):实施院前气管插管的EMS人员应提供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并跟踪声门上气道和气管内导管放置的总体成功率。2010和2015(旧):在IHCA和OHCA进行CPR时,可使用球囊面罩或高级气道进行氧合和通气。对于经过使用培训的医师,可使用声门上气道或气管插管作为CPR期间的初始高级气道。建议实施气管插管的医师经常操作或反复再培训。实施院前插管的EMS人员应提供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理由:对于在心脏骤停期间放置高级气道的建议,前提是医师应具有初步的培训和技能、以及插入气道并确认适当位置的经验,同时对胸外按压的干扰降至最低。因此,应根据医师的技能和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确定选择球囊面罩通气还是置入高级气道装置。经常操作和培训是保持较高的气道管理总体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并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不对气道管理成功率进行追踪,就无法做出关于OHCA气道策略选择的明智决定。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为OHCA患者做出有关气道策略选择的明智决定。

31评论

思念若有声音恐怕你已耳聋

心肺复苏的技巧是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保持气道通畅,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人工呼吸2次。我觉得这个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好的挽救生命值得称赞。

57评论

都说了是梦

一:求助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大概10分钟左右会到达二:掌握心肺复苏步骤,脉搏检查,清理呕吐物,胸部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三:注意步骤的速率和周期,进行循环

155评论

我长不高了你是否会弯腰

判断意识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呼救帮助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判断心跳、呼吸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胸外按压(C)(1) 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2) 胸外按压30次(17秒完成):A 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B 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C 深度:胸骨下陷≥5cmD 频率:≥100次分 开放气道(A)(1) 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2)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人工呼吸(B)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5升,可见胸部起伏。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1) 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2) 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3) 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4) 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整理、记录(1) 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2) 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177评论

带走最后一个我

在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尤其是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时有一些极为重要的操作要点。首先是按压的接触点应为掌根,按压时双手重叠,指尖应翘起而不接触胸壁;按压时需手臂垂直于胸壁用力下压,以髋关节为轴通过腰部发力而不应在按压时前后左右摇摆晃动或手臂屈曲;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不应过浅过深;按压频率应为100~120次分。对于未曾接受培训的人员建议接受相关培训亲身体验感受一下实际操作。

177评论

相关问答